醫院資訊
快訊 | 我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(ESD)
近日,我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(ESD),順利完成了腸粘膜下良性腫瘤的切除,標志著了我院為消化道患者從早癌篩查邁向早癌治療,為消化道早癌及良性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。
患者女性,來自遼寧,64歲,腸鏡檢查發現直腸距肛門5厘米處一大小約2.0×2.5cm扁平息肉,經病理報告診斷為管狀腺瘤伴腺體低級別上皮內瘤變,與患者商量后決定擇日進行ESD(內鏡下粘膜剝離術)治療,以完全切除病灶。
病理報告診斷為管狀腺瘤伴腺體低級別上皮內瘤變
5月18日,經過充分準備,我院消化內科團隊在麻醉科的協助下成功為患者進行瘤體剝離。整個剝離過程僅用40分鐘,創面干凈,無滲血、滲夜,鈦夾閉合創面,瘤體回收送病檢,手術成功。
據悉,內鏡下黏膜剝離術(ESD)是近年治療早期胃腸道早癌的一項新技術,該技術主要通過在內鏡下使用專用器械,將胃腸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逐步剝離,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,是內鏡下治療的高級別手術。
福州佑聯消化內科主任蔡和利介紹說,如果該病人采用傳統手術的治療方式,做腹腔鏡或者開腹手術,就必須把有癌的腸管都切除,切除后再把剩余的腸管吻合起來,這樣腸道就少了一段。相比傳統切除手術,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的操作雖然相對比較復雜,但是對病人很好,不用切除腸道,僅需要把有早癌病變的腸道黏膜切除,切斷了患者病變發展為進展期癌的路徑,治療創傷小、術后恢復快,最大可能性保持病人器官的完整性和器官功能,患者只需要術后定期復查隨訪,避免了放化療治療,治療費用低、生活質量高、遠期預后較好。